睁眼说瞎话!BBC称“反恐”造成了美国衰落,还赖上中国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海外社交媒体上隔空互怼了。
怎么回事?
今天(2021年9月11日),是9·11事件20周年纪念日。
在过去的7303天里,美国政府一直在确认遇难者身份,并将他们的遗骸送回老家。
近日,美国又确认了两名 9·11 事件遇难者的遗骸。

△ 遇难者摩根(Dorothy Morgan)
2753名死者中,来自美国长岛的摩根(Dorothy Morgan)是第1646名被确认身份的遇难者,而另一名已被确认身份但其家属不愿透露其姓名和身份的男子是第1647名。
也就是说,在9·11事件结束后的二十年后,仍有1000多名遇难者遗体身份不明——可见当年现场之惨烈。然而,正当人们还沉浸在对逝者的缅怀、对恐怖分子的憎恶以及对全球反恐事业将进行到底的憧憬之时,BBC却很不合时宜地发布了一篇文章,将矛头对准中国。
文章赫然污蔑中国从9·11后美国反恐行动中看到“契机”,借改善双边紧张关系之机,争取到所谓“关键的十年”迅速提升国力,成长为有能力与美国对峙的新兴“超级大国”。
BBC声称,正是美国深陷“反恐”泥潭,耗费了巨大资源,进而“放松”了对“中国崛起”的警惕,才会疏于对中国战略围堵,造成目前难以遏制中国之势。
不过,令BBC想不到的是,本想凭借上述荒诞言论“忽悠”国际社会,却反被明察秋毫的网友们怼到“怀疑人生”。
1
CGTN记者团官方账号(Frontline)率先开怼,而网友们也纷纷站到CGTN这一队。





美国掠夺了阿富汗人的生命,还不忘记从中赚钱。事实是,美国不仅剥削了阿富汗人,还有美国人自己。曾有说法是2万亿美元,这在某个层面上可以说非常可耻。

虽然各国对中国持谨慎态度,但对美国领导层是彻底失去了信心。美国放弃了阿富汗,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退出了美国加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等(未免太善变)。

总而言之,两句话:1.美国的傲慢以及缺乏领导能力,让其在任何地方都足以让自己走向毁灭。战争的利润政策让富人更富,企业资本主义参与建设军队,这就是世界恐怖的原因;2.中国的领导能力和战略都很优秀,因为中国人都很有远见,能提前制定计划。

对于在9·11事件中丧生的3000名美国人来说,美国不得不发动一场持续20年的“反恐战争”,共造成80万人死亡,其中33万都是无辜的老百姓(据布朗大学的研究),更不用说涌入欧洲的数百万无家可归的难民了。然而,美国竟然谴责中国在新疆合法合理的反恐行动以及建设教培中心?麻烦美国下次指责别人时先拿镜子照照自己。

美国可能很后悔在1972年主动与中国建交,可能很后悔让中国在2000年加入了WTO,可能很后悔自己竟然有让改革开放的中国发展成“美式民主”国家的想法,也可能很后悔20年前自己发动所谓的“反恐战争”,导致中国毫无道理的快速崛起……但中国并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帝国的衰落是上帝的意志、政治与社会功能失调共同导致,这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中国可能必须明白,它不会是世界上唯一的霸权……”美国人,包括政府,似乎在沉迷于玩一场不变的足球游戏,总有赢家,也总有输家,(但美国人坚信,自己永远是第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输,这样美国才能保持胜利。作者将美国的这种关注投射到其他国家身上,因为美国认为所有其他国家都像自己一样,也是这么想的。然而,中国对主宰世界并不感兴趣……只有如此,它才能自由进行贸易。(而美国竟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在经济上超越了美国,由此甚至引发了美国的不甘心。但其实,问题不在中国,而在美国。
2
9·11事件之后,美国一贯的“霸主”心态受到打击,关于美国“衰落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发展给全世界带来经济红利,美国在全球经济、政治话语等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减弱,导致美国内心的安全感急剧下降,危机感日益上升。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认为,近20年来,包括9·11、新冠疫情等在内的重大事件接连发生,使美国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越感和安全感逐渐消失。这种心理上的伤害是极大的。而近一个月在阿富汗发生的灾难,会加深美国社会对自身国力的焦虑感、失落感和危机感,甚至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潜台词就是,美国将自身发展的不顺遂与不甘心,愈发转化成了对中国的仇视。
肉眼所见,西方主流媒体更加频繁地处处宣扬所谓“中国威胁论”。
于是,将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劳苦功高”归于美利坚一国,而把中国刻画成坐享反恐成果的“阴谋小人”——这样险恶的话术,目的不过是在反恐这一议题上加剧中美双方的“冲突”与“对立”。
BBC的文章之所以这般别有用心,多半也是洞察出了美国政府这种失衡的心理。
美国的“衰退”真的是中国造成的?
——只有自欺欺人的美国人才会相信。
全球顶级咨询公司美国兰德公司在去年9月份曾发布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国力衰退与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量——硬实力以及软实力。

国家硬实力主要从经济和军事角度进行计算。根据这些衡量标准,美国近几十年来在全球的影响力并没有明显下降。
但美国的软实力,即让其他国家对其保持信任、激发情感和鼓励他国效仿的能力,却有明显下降。
为什么说美国的软实力下降了?
兰德公司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软实力更具体而言代表影响力,而影响力则取决于“旁人”的看法——被视为有影响力的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力。

△ 选定公众中对美国持好感的公民所占的百分比,红色为下降,绿色为上升。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记录与调研(上图),在公众对美国持好感的百分比上,大多数国家的人们对美国的正面评价在小布什(2001-2009年)执政期间并不算高,但在奥巴马(2009-2017年)执政期间有明显增长,但在那之后特朗普(2017-2021年)时期便又开始下降。
3
这样的调研结果,我们可以通过美国领导人执政时期发生的事实进行验证。
小布什时期的2001年,发生了9·11事件,随后美国又屡屡发动包括伊拉克战争在内的多起战争;
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延续了小布什期间的中美反恐合作。根据BBC在2014等年份的报道,奥巴马明确表态,反恐是美中可以加强合作的领域。同时,当中国昆明、乌鲁木齐等地发生暴恐袭击事件之后,奥巴马向受害者及家属表达最深切的哀悼和美国人民的同情。无论事实情况如何,美国确实传达出自身希望积极与中国展开对话与合作的态度。
到了近些年,特别是特朗普执政时期,由于美国单边主义盛行,在一些全球性议题如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美国的种种“退群”行为导致其公信力日渐丧失;而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时,美国不仅自身抗疫不利,屡屡推卸责任,甚至根本无视盟友诉求。

这说明了什么?
于美国而言,这种缺乏软实力影响的“衰退感”,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咎由自取”;而于全球民众而言,更希望看到和谐、健康、良性竞争的中美关系。
近两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反恐议题略有沉寂。但恐怖主义始终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的威胁,反恐的成果也理所应当由全球共享——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因此,反对恐怖主义始终是各国需要携手合作的重要部分,更是中美之间大国合作的增量。
而BBC这样的滋事之流,大概不了解什么叫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其谄媚美国诬蔑中国为美国发展道路波折的绝对“敌人”,不如劝说美国好好反思一下——造成自己影响力日渐式微的真正原因,到底出现在哪里吧!
[美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