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不能遏制打压中国 又指望中方支持配合


8月16日,塔利班在阿富汗喀布尔街头执勤。 新华社发
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就阿富汗局势及中美关系交换意见 据新华社电 8月16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重点就阿富汗局势及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 布林肯感谢中方参与阿富汗问题多哈会晤,表示阿当前局势正进入一个关键阶段。塔利班应表明与极端主义一刀两断,选择有序权力转移和成立包容性政府,期待中方也能为此发挥重要作用。美认可阿富汗未来应由阿人民决定,呼吁塔利班当前应确保所有希离阿人员的安全。 王毅阐明了中方对阿富汗局势的立场,表示事实再次证明,把外来模式生搬硬套到历史文化及国情截然不同的国家水土不服,最终难以立足。一个政权没有人民支持是立不住的,用强权及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多。这方面的教训值得认真反思。 王毅表示,中方愿同美方沟通对话,推动阿问题实现软着陆,促使阿不再发生新的内战或人道主义灾难,不再成为恐怖主义滋生地和庇护所,鼓励阿建立符合阿国情、开放包容的政治架构。 王毅说,美应在助阿维稳防乱、和平重建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美前一段仓促撤军已对阿局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下步如再制造出新的问题,更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王毅强调,美上届政府宣布撤销“东伊运”的恐怖组织定性,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这是危险的,也是错误的。美方应改弦更张,为中美涉阿合作以及国际反恐合作扫除障碍。 王毅进一步表示,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和亟待解决的地区热点问题,中美理应开展协调合作,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但美方不能一方面处心积虑遏制打压中国,损害中方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又指望中方支持配合。国际交往中从来不存在这种逻辑。美方应奉行理智务实的对华政策,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精神,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返正轨。 布林肯说,美中对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保持沟通非常重要。我同意美中实现和平共处是共同目标,希望双方寻求和开展合作。当然美中也存在明显分歧,今后可通过建设性方式逐步加以解决。美方重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不寻求在中国西部边界地区出现动荡。阿富汗局势演变再次表明,美中以建设性、务实方式就地区安全问题开展合作十分重要。 局势 阿富汗塔利班宣布 大赦政府及部队人员 据新华社电 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17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该组织对阿富汗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及安全部队成员实施大赦。 穆贾希德指出,塔利班目前已完全控制首都喀布尔的局势,法律和秩序已得到恢复。塔利班呼吁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穆贾希德还说,人民的生命财产都是安全的。塔利班已下令,该组织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任何居民的家中,任何人的生命、财产和荣誉都不能受到侵害。 16日,阿富汗公共卫生部和喀布尔市政部门人员开始恢复工作。公共卫生部代理部长瓦希德·马杰鲁赫和塔利班卫生事务负责人当天同时出现在电视画面里,他们呼吁包括女性在内的医务人员尽快返岗。 塔利班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人员16日说,塔利班要求其武装人员“允许阿富汗人重新开始日常活动,不得做任何惊吓平民的事”。 多名塔利班人员当天说,他们没有收到任何有关武装冲突的报告。塔利班目前控制阿富汗中央政府90%的办公地,已经要求武装人员不得采取任何破坏行动。 对众多曾为美国效力、如今奔赴阿富汗机场寻求离境的阿富汗人,塔利班16日表示,目前在喀布尔机场的阿富汗民众可以回家,塔利班不会伤害他们。 解局 败走阿富汗不叫败?! 美国又“甩锅” 据新华社电 随着阿富汗塔利班控制首都喀布尔,美国政府的阿富汗政策被指惨败。美国总统拜登16日就阿富汗局势表态,重申撤军决定正确,将眼下乱局归咎于阿富汗政府领导人、阿政府军和自己的前任特朗普。可无论怎么辩解,“打脸”的事实在那摆着。 分析人士认为,拜登主张撤军的部分原因是顺应民意兑现承诺,他此前多次宣称要与盟友一道安全有序撤出。然而,此次“灾难性”撤军政策导致塔利班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美国重演当年撤出越南的“西贡时刻”,凸显拜登政府内政外交上的三重失败。 失败1 引发国内批评 虽然民调显示大部分美国民众支持美国结束阿富汗战争,但塔利班迅速打败阿政府的现实引发了美国舆论、专家学者和一些共和党议员对拜登政府撤军政策的猛烈抨击。据美媒报道,数百名抗议者15日聚集在白宫外,有人挥舞“美国背叛了我们”的标语。“拜登对阿富汗的背叛与耻辱共存”“拜登的阿富汗投降”之类的标题大量出现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 即便是一些赞成美国撤出阿富汗的分析人士也对拜登政府提出批评。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总裁、国际政治学者伊恩·布雷默指出,低劣的情报工作、几乎为零的规划、与盟友协调的缺失以及糟糕的传播战略,无不说明此次撤军在执行层面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 失败2 盟友极度失望 美国撤离阿富汗的方式也让盟友感到极度失望。据美媒报道,盟友们抱怨美国并未就撤军这一可能威胁各国安全利益的问题与他们展开充分协商,这违背了拜登政府此前的承诺。 英国议会下院防务委员会主席托比亚斯·埃尔伍德抨击拜登高调宣称的“美国归来”。“这是个讽刺。当我们被一个仅装备火箭筒、地雷和步枪的叛乱组织打败时,你凭什么说‘美国归来’?” 德国外交关系协会主任凯瑟琳·克卢弗·阿什布鲁克表示,美国撤军的方式让盟友感到被背叛。她说,拜登政府就任后反复强调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但撤军一事表明美国只是口头敷衍,他们仍然坚持欧洲盟友应与美国的优先事项保持一致。 美国外交学会主席理查德·哈斯直言,美国此次战略和道义失败会加深盟友和对手对美国可信赖度的质疑。 失败3 重复历史错误 美国《纽约时报》此前在一篇报道中说,拜登在从政后不久就见证了美方人员1975年从西贡仓皇撤离,拜登身边的助手们称那一象征美国战略失败的画面曾长期困扰拜登,相似的一幕却在拜登自身决策下再次成为现实。 似曾相识的不止于此。一年多前被曝光的“阿富汗文件”直指美国政府和军方长期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刻意误导公众,隐瞒战争失败的现实,通过篡改数据制造美国正在赢得战争的假象,这与半个多世纪前美国政府向公众隐瞒越战真相的“五角大楼文件”如出一辙。 美国前防长帕内塔说,美国从越战、伊拉克战争以及其他战争中得到的教训是,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以及相应的结束战略。“很遗憾,我们在阿富汗从未践行这些原则。” 美国智库昆西负责任治国研究会研究员、曾在阿富汗服役的亚当·温斯坦表示,美国真正的失败在于其长期以来错误地认为可以通过武力促成有效的治理。
[美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